新闻资讯
先贤文化|贵州文化在黔北,黔北文化在沙滩
发布时间:2025-07-04
  |  
阅读量:5
字号:
A+ A- A

沙滩文化特指清乾隆至清末民初,一百多年间,以世居贵州遵义东乡沙滩的黎氏家族及其邻里郑、莫两家为代表创造的以传统文化为主,融民间文化和东西洋文化而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成果。

1.jpg

历史进程

起源奠基:明朝万历年间,黎氏落籍沙滩,到乾隆后期,黎安理开始从事教育和创作活动,被称为“沙滩文化奠基人”。

他家教严谨,培育了一大批人才。嘉庆后期至道光中叶,黎恂、黎恺兄弟先后中举或成进士,进行诗文创作及学术研究的同时还从事教育活动。

黎恂辞官还乡守孝后建立藏书三万卷的锄经堂,为沙滩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基础。

2.JPG

发展兴盛:清朝中晚期的百多年间,沙滩村涌现出以郑珍、莫友芝、黎庶昌为代表的百多位文人、学者、思想家、外交家。

他们在经学、史学、文学、书法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,有各类专著153种,约1200万言,多方面的文化学术成就达到全国一流水平。在清朝咸同年间沙滩文化逐渐流传全国,进而流向东西洋。

发现传承:1937年刊行的《续遵义府志》中,沙滩文化人的活动开始被关注。抗战时期,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办学,浙大史地研究所在1942年编著的《遵义新志》最早提出遵义文化的“沙滩期”,正式提出“沙滩文化”概念。2020 年《遵义沙滩文化典籍》首发,对沙滩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和传承。

3.JPG

相关典故

郑珍著《仪礼私笺》:郑珍穷尽三十载著成《仪礼私笺》,以“疏不破注”的严谨态度重构礼学体系,被梁启超誉为“清代经学殿军”。

4.JPG

莫友芝解文字之谜:莫友芝精研《说文解字》,其《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》破解千年文字之谜,王国维赞其“考证精审,实为创获”。

黎庶昌刊《古逸丛书》:黎庶昌出使欧洲期间编撰《古逸丛书》,将流失海外的 26 种唐宋典籍重新刊刻,开创古籍回归之先河。

文化影响

学术贡献:文学创作上,郑珍、莫友芝、黎庶昌的作品各具特色,三人著作被钱仲联编入《清诗精华录》,占全书十分之一篇幅;教育传承中,黎氏家塾首创“耕读传家”模式,培养出举人48人、进士2人。

5.JPG

地域文化:“贵州文化在黔北,黔北文化在沙滩”,沙滩文化成为遵义文化的一面旗帜,有力地推动着地域文化和教育的进程,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理想而奋斗。

文化传播:沙滩文化成果在清代文坛和学界处于领先地位,不仅在国内流传,还流向东西洋,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