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汉唐盛世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个鼎盛时期,常被后人并称,视为中国古代国力强盛、文化繁荣、对外开放的黄金时代。
文治武功 开疆拓土
汉朝初期,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,即有了“文景之治”的繁荣局面。到汉武帝时期,北击匈奴,卫青横扫漠北匈奴王庭,霍去病封狼居胥,彰显了大汉的赫赫军威,喊出了“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”的时代最强音。同时,张骞出使西域,开辟了丝绸之路,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,也将汉文化的影响力延伸至中亚地区。
唐朝建立后,唐太宗李世民开创“贞观之治”,任用贤能,轻徭薄赋,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。唐高宗时期,唐朝疆域达到极盛,东西两端延伸至伊朗边境,北到贝加尔湖,西突厥、东突厥皆归唐统治。李靖灭突厥、高仙芝远征中亚,唐太宗被尊为“天可汗”,威震欧亚大陆,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繁荣。
典故传说 流传千古
“李广难封”是汉朝的著名典故。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,却始终未能封侯,实叹命运的无常和历史的遗憾。
“推敲”的故事则发生在唐朝,诗人贾岛在创作时为“僧推月下门” 还是“僧敲月下门”犹豫不决,后得到韩愈的指点,传为文坛佳话。“推敲”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,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,反复琢磨,仔细斟酌。
文化昌盛 影响深远
汉朝时期,儒家思想被尊为官方意识形态,董仲舒提出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,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走向。
史学方面,司马迁所著《史记》,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被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”。
科技领域,东汉蔡伦于公元105年左右改进造纸术,使用树皮、麻头等原料,制成优质“蔡侯纸”,推动技术普及。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(约7世纪),早期用于印刷佛经、历书等。火药的起源即为唐代炼丹家偶然发现(约9世纪),最初为黑火药(硝石、硫磺、木炭混合物)。
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,诗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李白、杜甫、王维、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至今仍广为传颂。绘画、书法、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十分繁荣,吴道子的绘画、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
佛教在唐朝进一步发展,玄奘西行取经,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,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。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,“唐” 成为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,中国人被称为“唐人”,海外的唐人街也成为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象征。
两个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,汉朝铸就了华夏的“骨”与“魂”,唐朝展现了盛世的“气”与“度”,汉唐盛世共同铸就了中国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。